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案例 > 正文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深次层教育创新与实践

2019-06-26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深次层教育创新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  刘术刚
        当前,高校党员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党吸纳高素质党员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与其他组织吸纳的党员相比,高校所发展的党员,往往是同一时期最优秀的人才,这与高校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据有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占据总学生数量的8%左右,随着国家对这一群体的重视,现在已经将指标力争在几年内扩大至10%。细细总结不难看出,高校发展党员,不仅仅是考察入党人员的入党动机,更需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发展那些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同志,暨最优秀的人才才有机会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高校学生党员其根本身份是学生,与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人士不同,他们的主业是顺利完成学业,这就产生了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不能照搬硬套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那一套管理党员的方法,应该结合实际,进行新的探索和试验。本人曾担任过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又曾担任过多年辅导员,现在专门从事党务工作,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并在工作中进行了适当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天在这里进行简要分享。
       一、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分析。
      1.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普遍停留在表面层次,共产主义信仰不足。
        首先,大学生党员普通存在党的理论知识薄弱、党性修养不足,尽管党组织是择优发展党员,但是这一群体依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例如,他们只是在需要考试、谈话这一阶段内,进行突击背诵党的纲领、路线、性质、组织原则,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等,但是并未真正深刻领悟其中的内涵,只是通过短期记忆,目的是完成入党的阶段性任务。而本质上,这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哲学上的深层次理论可以说完全不懂,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做铺垫,就无法真正领悟到共产主义的真正内涵,就会出现嘴上说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谁也不相信共产主义会真的实现,这是共产主义信仰不足的直接体现。
        其次,党性教育是党员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高校普遍存在通过简单的几次培训即完成任务的情况。党性教育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教育,应该是党员心灵的净化剂、是党员素质提高的发动机。这里并不是说高校的做法不对,只是要强调的是,党员的培训应该更加系统化、有针对性,暨针对每一批党员,都应该是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方式进行持久的、全面的教育,而不要千篇一律的重复性讲解同一个问题。
        最后,就是要肯定当前高校党员发展的模式是比较成熟且成功的,很多人在质疑当前党员发展的质量问题,这其实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发展最优秀的人”,这是党员发展的最优选择,但是发展了之后,这部分人却未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其根本还是在持续性的后续党性教育不到位而导致的,因此必须要着重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教育上下功夫,进而实现这些大学生党员在步入社会后,真正成为我党的栋梁之才。
        2.大学生党员参与党内政治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高校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在各阶层、各类型的党组织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前高校党支部开展党内政治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围绕“三会一课”的形式进行,其他的党组织生活也是根据文件要求逐一进行和开展,例如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日活动等等。尽管从制度上确保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形式和次数,但是质量上却很难保证,不少支部都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召开会议,但具体内容上均由支部自行确定,具体开展的效果如何很难把握。不少党员在这个过程中抱怨文山会海,会议过多的声音时有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每次党内政治生活的形式,基本上除了会议还是会议,与此同时,会议内容乏味、会议质量低,导致党员从情感上抵触开会。
        3.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引领作用未能被完全激发。
         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体现在持久的政治定力上,更体现在忠于人民上,忠于党的事业上。从高校的特殊性上,直接体现在学生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上,具体是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品学兼优的带头作用、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但是实际上,不少学生党员在入党后,出现挂科、逃课、思想懈怠、不当言论等行为,与党员身份极不吻合,但处理的方式依然是以学生的身份处置,党内的教育力度还不够大。由于这样的党员的不良言行,导致广大普通学生对党员产生质疑,不但没能发挥出党员应有的引领作用,反而损害了党的形象,针对这类学生党员,高校党组织应结合实际,制定一些强有力的惩治措施,确保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进而促进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加强我国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几点建议。
        1.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要注重系统性、体系化。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应该从积极分子阶段就要开始。首先是培养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同时,注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上,下功夫。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作为一种党员教育的基础教育,类似于高数、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在大学生的学业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在后学党的教育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通过这样逐步对哲学由浅入深的认识,学生才能对我党的理论知识、性质、宗旨产生共鸣,进而实现认同。如果一个党员都在质疑自己的政党,是极其危险的。其次,高校党员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是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从积极分子阶段的培养教育、到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再到正式党员培训班,从培养体系上来说,是十分系统和完备的,但是内容却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应该以“期”为单位,由浅到深,避免重复,让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真正意义上入心入脑。然后,是高校党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注重整合思政教师资源,力求在各个阶段安排好特定教师,使得党校教育即传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又能调动起学生兴趣,真学真用,学有所获。
        2.大力拓展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形式,加强经费保障,既要达到量上的保证,又要实现质上的突破。
        首先,想要提高党员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在提高党员的参与性上下功夫,提升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存在感”,要避免以往书记一个人在会上讲了一个小时,党员在下面听了一个小时的局面,党员的参与感就会很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开会之感。党内的党日活动是个很好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党员的参与度,通过群策群力、群体学习等各类方式,增强党员学习的效能。其次是形式上,会议只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外出参观、聘请专家讲座、心得交流等各类方式,来调动党员的兴趣。最后,可以通过跨界、跨行业、跨区域的形式,进行交流、素质拓展等方式,让党员对每次的党日活动充满期待,主动想参与到支部的政治生活中去。
        3.树标杆、立典范、出制度、防底线。
         既要注重在好的方面树立标杆,又要在落后分子中进行兜底。对于优秀的党员,要大力宣扬其标杆作用,对于落后党员要从制度上和规则上进行鞭策,实现在保底的情况下,让大家参与到比学赶超的氛围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支部书记的选定要特别讲究,要懂得树立支部文化,要懂得运用好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支部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支部的文化建立起来了,广大党员也会自然也会受文化的影响,逐步提高起自身素质来。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高校党员发展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党员的教育和培训环节是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但是深层次的党性教育上、党员的作用发挥上、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形式以及参与效能上,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值得高校党务工作者们共同去开辟新途径、运用新方法,切实实现高素质党员的培养和培育,进而发挥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