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武汉市肺科医院战疫奇迹背后的“神预测”指挥

2020-03-25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治愈率最高 医护感染最低 从未喊过“告急”
武汉市肺科医院战疫奇迹背后的“神预测”指挥员彭鹏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在岁末年初席卷武汉,它的陌生和来势汹汹,让这座城市一度陷入被动,医护人员首当其冲,不少被感染。病人的突然暴增,让原本医疗家底厚实的武汉也有些慌乱。而第一批被确定为定点医院的武汉市肺科医院,因为全市最低医护人员感染率以及长时间保持全市最高治愈出院率脱颖而出。
       自1月3日,武汉市肺科医院被列为首批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后,作为院长的彭鹏带领全院500多名职工冲锋在前,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彭鹏是从肺科医院一线医生成长起来的院长。在快速、高质量改造病房的工作中,勇于担当,突破重重困难,第一时间保障了300多张床位;在对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他精准预测,充足准备、科学谋划,高效指挥,显示出远见卓识的战斗智慧;他严己厚人,科学公正安排床位,坚守底线,温暖医护、患者之心。
        快速高质量改造病房显担当
        2019年12月30日晚,正在浏览手机的彭鹏,发现了一条舆情:武汉疑发生类似SARS的疫情。联想到白天卫健委布置的相关工作,彭鹏预感不妙。他立即电话通知医院加强发热门诊工作,并设专人值守。
       10分钟后,卫健委通知召开紧急会议,这让彭鹏更加确信,眼前面临的疾病来者不善。31日,他一到医院就安排发热门诊在接诊的同时实施改造。
1月3日,武汉市肺科医院被列为不明原因肺炎治疗的后备医院。为了确保安全,院领导决定将仁济楼改造为专门收治可疑病例的专用楼。80多名基本满足出院标准的病人被安排出院,20多名仍需留院治疗的病人陆续转移到其他住院楼,同时对三个病区进行基建和流程改造。
        在当时很多医院都没有意识到强敌来势汹汹时,这样大动干戈改造病房遇到了很大阻力。病人抱怨、医护人员质疑,让工作压力重重。彭鹏和医院领导班子一一进行说服。
        改造接近完成,1月6日,强敌来了。发热门诊1小时内接诊了6名发热病人,且这些病人都与华南海鲜有直接关联,他们的肺部CT均显示遭受了病毒的强大攻击。领导班子立即进行研判,感觉现有发热门诊是不足以应对即将迅速增加的病人量,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立即将面积更大,结构更合理的耐多药门诊改为发热门诊。
        改造从下午3点,一直持续到凌晨2点,彭鹏在诊疗区改造现场参与改造。这涉及到房间清空、抢救设备安放、布设通道等。当晚,留观床位增加到9张,输液点增加到20个。也在当晚两位病人被住院收治。
       到1月7日,大多数医院还对强敌摸不着头脑时,武汉市肺科医院已经满足定点医院需求。
       8日,省卫健委相关领导前来检查,发现诊疗流程如此规范,立即将“后备”取消,直接将汉口医院8名怀疑新冠肺炎的病人转来。
       接下来,更大规模的强敌来袭,高峰时,一天里约有近500人来发热门诊就诊,而这是平时的百倍。得益于前期对发热门诊的调整,肺科医院的发热门诊显得忙而不乱。
       到1月10日,腾出的仁济楼基本住满。每天动态空出两到三个床位,而门诊中等待床位的确有几十位人。
       面对十余倍的住院需求,看着住不进医院而痛苦的病人,彭鹏数次落泪。他作出一个决定,将床位更多的仁医楼与仁济楼进行对调改造,增加床位,用于收治更多新冠肺炎患者。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造,费时费力,且年底了,工人基本放假,商家基本关门。彭鹏四处打听,以3倍的工资,提供食宿和防护,且感染免费救治为条件,才请到了一些暂时没回家的工人。没人送货,他就安排人跑汉川、汉口北去拉材料。
       改造完成的那一天,医院一口气收入了142名怀疑为新冠肺炎的病人。看着苦等的病人住进了病房,彭鹏在采访中再次落泪。
       彭鹏改造病房的速度与质量得到了卫健委和同行的认可,之后,他参与了优抚医院的改造,3天就拿出了900个床位。同时他还参与了方舱医院运转方案第一版的制定。
       精准预判创造最亮战疫成绩单
       央视主持人董倩问彭鹏,对自己的战疫工作打多少分,彭鹏的回答是:90分。这份底气来自一高一低两个数据。
       “我们治愈率长时间保持全市最高,我们医护人员的感染率全市最低。”彭鹏说。
        这么亮的成绩单是如何取得?首先,肺科医院是全市较早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出院病人最先增多。其次,源自专业。武汉市肺科医院是专业的传染病医院,与传染性肺炎战斗,这是他们医生的强项。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最早在医院提出了主任交流会制度。大家各种治疗方案碰撞,从而让方案得到优化升级。比如,他在交流会上针对新冠病毒病灶发展迅速的特点,提出了3天一次CT复检、把治疗精力放在阻断轻症转重症上来等意见。这些意见被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治愈率。
       不仅把心得用于本院的治疗上,彭鹏还较早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征用仓库、校舍、体育场馆设立轻症病人治疗点,尽快取消轻症居家隔离的建议。这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政府决策,减少了轻症拖成重症的比例。
       另外,在新闻发布会上,彭鹏最先提出了氧气供应问题对治疗的重要性,引起防控指挥部的重视,政府也对此加大了投入。而在此之前,武汉市肺科医院已完成氧气站的一期改造,保证了耗氧量大的呼吸机等重要设备的有效应用。
       能够长时间保持全市最高治愈率,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在一个重症病区的医护与病人数量配比仅为国家救援队四分之一的条件下,经过医护人员连续40多天的不间断努力,最终他们实现了优异的治疗效果,并最终等来了援军。
       走进医院的防控指挥部,不少兄弟医院及省市卫健委领导都忍不住在一张“作战图”前留影。
        “作战图”实际上就是一个绘制在巨幅白板上的疫情信息图。在这里,病人的姓名、来源、所在床位、治疗状态、是否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等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全部呈现并不断更新。
        “我们要熟知面对的病毒敌人,要制定作战策略,所以有了这张作战图。”彭鹏说。
       武昌医院的一位领导看到这图立刻表示,要把这个方法带回去。今天,这张作战图让彭鹏的战疫指挥清晰高效。而它正记录着历史,也将最终成为武汉人民战疫的珍贵文物。
       而能够保持医护人员感染率全市最低这一成绩,彭鹏认为,有两个方面因素:医患的优秀防护习惯以及高配置的硬件设备、充足的防护物资。
       作为传染病医院,彭鹏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防护要求,入院病人一进门就给发放口罩。
       另外,由于精准预判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彭鹏早在1月初,就大量购入空气灭菌站,还在原有10台的基础上,购入158台上照式紫外线灯,从而实现了,病房紫外线灯全覆盖,医生办公室空气灭菌站全覆盖。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极大降低,病人也更安心。
       也是早在1月初,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疫情严重性的情况下,彭鹏提前准备,将医院的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增加了100倍。
       在疫情升级后,不少医院防护物资匮乏,连连告急,而肺科医院尚能满足正常工作的需求,保障了全院医护人员的安全。
       此外,彭鹏还是较早要求医护人员集中酒店住宿建议的人,在他的建议下,肺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都集中在酒店住宿。
       严己厚人坚守底线温暖人心
       如今,疫情逐渐缓解,但连续90天不下火线,几乎没有在夜里12点前睡过觉的彭鹏,已经不觉得睡办公室有多苦了。不过,提起妻子、儿子,他眼里又闪现出无限思念和牵挂。从1月3日就没再和家人见过面,工作间隙,视频交流已成固定的见面方式。儿子网上上课进行得怎么样,家里老人的身体如何,成为他最牵挂的事情。
       在彭鹏的微信中,发过这样的话:“没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给我打电话,我在打仗,真正的打仗,一不小心就要流血牺牲。”“我安全,也不能让医务人员感染。”
        在疫情最严重,床位最吃紧的时刻,兄弟姐妹们也受人所托想找彭鹏要一张床位,彭鹏不会直接拒绝,而是让对方把病人的检查结果给他。看过之后,没有一人通过。
        彭鹏认为给不给床位,不能以关系亲疏为标准,而要以患者病情为依据。这是底线,就算被埋怨也不后悔。
        对家人温情,对底线坚守,对医院的非医护职工他一样的呵护有加。因为恐惧,清洁工大量辞职在不少医院普遍存在。而在肺科医院,没有一人当“逃兵”。因为医护人员与清洁工、食堂厨工,有着同样的防护标准,且不少后勤保障人员还被大幅提高了补贴。
        这就是彭鹏,带领全院500多名职工交出漂亮战疫答卷的智慧院长、暖心院长。他用他的远见、他的战术、他的真情,在这场战疫中,感动了患者,感动了职工,成为家人、亲朋的骄傲,成为这个城市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温暖章节。(供稿人:武汉市肺科医院王敏、
赵梦荃)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