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援鄂护士许欢抗疫日记】方舱内外,同心抗疫

2020-03-19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援鄂护士许欢抗疫日记】方舱内外,同心抗疫
    
特邀撰稿:援鄂护士   许欢

       数字的力量
       3月1日,累计确诊206人,疑似141人,死亡42人,治愈2843人。这一系列数字,是我们所在光谷方舱医院援鄂战士来武汉16天的奋斗成果写照。看着它,仿佛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那是希冀,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让你勇敢面对任何困难。
       如沐春风的志愿者
       3月1日晚上7点20分,简单收拾了东西,再次踏上我的方舱之旅。下楼去停车场穿上进舱外套,司机师傅已在车内等候,全员到齐,车子发动。红绿灯路口,几个行人有序的路过,车内原本沉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的确,这是我们来了半个月第一次在路上见到行人,一向沉默寡言的司机师傅竟也变得健谈起来。谈及疫情,司机师傅既无奈又骄傲。他说疫情爆发后,他的邻居因为他是公交车司机,接触的人多就举报了他,后来他被社区隔离起来。过了隔离期,他就以公交车司机的身份去当志愿者,接送一批批医务工作者上下班。司机师傅憨憨的笑着,非常骄傲的说:“你看,我根本不怕这个病,我虽然接触的人多,但是我现在还在跑公交车,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打赢这场仗。”这笑容,如沐春风。
       交谈间,我们才了解到,他们三个司机要轮班接送我们上下班,而且也不能回家。我们下班前,他们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在医院外等候,等我们全部上车后送我们回到宿舍他们才能休息。听到这,我们肃然起敬,纷纷对司机师傅表示了感谢。但是他却说:“你们不惧风险,抛下家人,从大老远跑来救我们,我们这算什么,全武汉人民都要感谢你们哩”。简单淳朴的话夹杂着千丝万缕的感情。带着司机师傅的祝福我们进入了方舱,而他还要在医院外等待他的下一批“乘客”。  
       尊敬的师长
       我们小组六名成员年龄相差很大,最大70年,最小97年。我们组这位70年的王老师,在我们小组内担任感控员的角色。每次进舱前都要仔仔细细帮我们每一个人检查防护服穿戴情况。和平常一样,洗手、戴内层帽子、戴n95、戴第二层帽子、戴外科口罩、戴护目镜、穿隔离衣、戴第一层手套、穿第一层鞋套、穿防护服、戴第二层手套、穿第二层鞋套。一切穿戴好后,自我检查中,我发现我的护目镜和口罩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怎么都调整不好,王老师主动跑过来帮我反复纠正,发现护目镜存在质量问题,二话不说就跑去帮我协调新的护目镜。终于,我再一次顺利进舱。询问患者病情、生活物资缺乏情况、病人的心理情况、检验结果及服药情况,因为舱内没有家属陪同,我们不仅是护士,更是家属,只有掌握这些情况,才会让病人感觉这并不是冷冰冰的战“疫”医院,而是他们的另一个家。所幸,我们的努力患者都看见了,截止现在,陕西队已经收到89封来自不同患者的感谢信。
       和王老师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50岁的王老师是一名国际注册护士,刚从国外回来一年,听闻国家有难,便主动请战武汉。她说:“人的一辈子不要在意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而要想,你从这些得失中,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就够我们受用一辈子”。
       同组的薛大夫也年近50了,他也是上班十多年后辞去工作,重新读研究生,毕业后更好的服务患者。他说:“我们在前线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人,但只有我们在这里打了胜仗,疫情得到控制,才不会波及更多的人,这也是另一种保护家人的方式”。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得良师益友,而幸运的我,一夜之间竟遇见了两位,对呀,年近半百的两位老师都对生活依然保持这么高的积极性,更何况我们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奋斗呢。
       6小时的班很快就结束了,一遍遍手卫生,一层层褪去厚厚的防护服,再出方舱已是凌晨五点。司机师傅早已等待在外,裹紧衣领,看着在我面前一蹦一跳97年的妹妹,突然发现,世界依然美好,我们只是隔离了疫情,而人心之间的距离却变得更近了。晚安,世界,愿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你我比今天更好!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