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我存在的价值就是‘被需要’”

2020-03-19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我存在的价值就是‘被需要’”
——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抗疫纪实

       他是一名党龄18年的共产党员,是一名从医10年有余的中医医生,也是一名医院行政干部,同时也是一名社会志愿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于明杰根据疫情需要,变换角色,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稳守中枢  保障后勤
       突发应急事件中,政令传达是否及时、准确非常重要。于明杰作为北仑区滨海新城医院院务部负责人,在1月23日晚接到取消春节休假的通知后,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中层,并要求科室长负责当晚通知到科内每一位职工。同时,他受院领导委托,在工作群倡议全院职工积极投身抗疫一线。“从医已负使命,临危方显担当……”当晚已有70余名医务工作者接龙报名。
       1月24日中午,正踌躇向院长请战前往抗疫一线的于明杰,突然接到区卫健局领导在医院考察并准备应急启用滨海院区留观病房的消息,并立即到现场听取上级医院专家对病房改造的意见。下午2点,留观病房改造正式开始。动员全院人员参与病房改造整理,安排物业腾空原病区设施设备,按专家指示指挥工人对病区进行分区隔断,分派驾驶员到各兄弟院区调集急缺物资,抽空和同事一起用胶带封闭每一间病房所有通风口……此刻,于明杰觉得病房改造就是他现在的一线战斗任务。仅用6个小时完成一层隔离病房的改造,于明杰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一个“滨医速度”。
       接下去的几天,于明杰和他的团队为一线医护整理临时宿舍,安排营养餐,联系采购部门购置生活用品及取暖器……每天接打电话120余个,全天候响应病房一线,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期间,他还绘制医院内部通行路线,对部分通道进行封闭并手工制作指示标志,部署保洁人员对各区域进行每日两次的消毒清洁,最大程度降低院内各类人群的传染风险。
       元宵守关  抽空献爱
       2月7日晚,于明杰再次接到新的任务:集结可抽调的人员,8日起轮流到区际界点配合交管部门设卡为每个从那里进入北仑区人员测量体温,工作时间是6点-24点。综合考虑同事们居住、出行等因素,他绞尽脑汁做了排班,把自己排在了第一个晚上。直到给下午值守人员送汤圆、姜茶时才想起,原来8号是元宵节。这些天,难得有在家吃晚饭的时间,于妈妈曾在1月30日发朋友圈感叹说:“今天终于吃一顿团圆饭了”。想起年三十在医院忙到春晚结束,元宵节将在公路边度过,他发了个朋友圈:“元宵,月圆;愿毒去,人团圆。”
       虽然工作不分日夜没能充分休息,但当他看到献血办发出的血库告急通知时,第一个在单位报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就应该去哪里。”于明杰常这么说。他瞒着家人去献血屋捐献了300ml全血,并于当天上午回到单位继续工作。听说家里有邻居从外地回来正在居家隔离,他还让妈妈送菜到邻居门口,“2周不能出门,蔬菜可能会短缺,我们能帮的应该帮一点”。
       知险而进  一线战“疫”
       担心病毒传染不代表失去战胜病毒的勇气。待院务、后勤等工作渐入常态化运行,于明杰渴望进入病区面战病毒的心又蠢蠢欲动。获得领导首肯后,他迅速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病房,为留观患者逐个进行望闻问切、辩证施治,以中医药的个性化治疗让患者病痛获得快速缓解。仔细看患者舌象其实是风险较大的行为,因此他更要注意防护安全。同时为了避免患者交叉感染,于明杰每进一个病房都需要穿、脱隔离衣、帽子、鞋套、防护镜、手套、口罩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手卫生,平常五分钟能完成的诊断处方现在往往需要三四十分钟。完成一个病区的患者诊治,于明杰往往在太阳下山才吃“午饭”;书写病历、开具病历,八九点才能吃到晚饭。
       令他欣慰的是,中医药在退热、止咳、改善消化道症状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果,许多患者出院后还频频致电要找他继续调理。“被需要的感觉令人找到生命的意义,我存在的价值就是‘被需要’”。这就是一名党员干部、医生、志愿者——于明杰的心声。(供稿人:北仑区滨海新城医院   于明杰)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