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大年初一驰援武汉 山东首批逆行者

2020-03-15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大年初一驰援武汉  山东首批逆行者
——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科副主任吕纪玲
 
       吕纪玲是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科副主任,她是医院众多勤奋好学、精益求精、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医师的代表之一,39岁的她成为了副主任医师,并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做一名业务精湛、医德高尚、悬壶济世的好医生是吕纪玲一直的追求。
       驰援武汉 义无反顾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16时18分,正在值班的吕纪玲接到通知,选派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工作;当天16时30分,吕纪玲报上了自己的名字;1月25日,年初一,14时30分,她正式接到通知,加入医疗队,支援武汉!仅仅三个多小时后,吕纪玲与其他8名选派的医疗队成员从淄博出发,飞赴武汉!
      “这是我的专业,这是我的工作。”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奔赴战“疫”一线的她,身后有着家人深深的牵挂。
      “别和妈说了,你代我去看看她,说我忙,不能去看她了。我万一有点事,你以后要好好对妈……”吕纪玲放心不下母亲,临行前叮嘱丈夫代为尽孝。但总归没瞒住,吕纪玲出发的第二天,母亲就得到消息,牵挂从此开始。吕纪玲的母亲于2015年查出结肠癌,手术后接受了12个周期的化疗,现在仍一直喝中药调理,定期需要复查。
      “我妈很坚强。”吕纪玲说到。其实,她也很好的继承了母亲的坚强。2015年,陪母亲检查治病的那段日子,她同时准备博士考试,还要正常上班,现在回头看看,“不知道那段日子怎么熬过来的。”幸亏丈夫很支持她,照顾老人,包揽所有的家务。在二宝9个月的时候,她一个人到青岛读博,“俩孩子都是公公婆婆带起来的。”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二宝,现在特别独立。
      出发前,吕纪玲回家看了看两个孩子,“当时只跟老大说了,她哭着跟我说不要走,但孩子12岁了,也知道不去是不可能的,最后跟我说让我多吃点好吃的。”临走之时,大女儿在窗户边看着吕纪玲,喊了一句“早点回来!”,这时她的心里早已五味杂陈,“现在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我也觉得平时跟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有些对不起他们。”
      “刚接到通知的时候,我爱人跟我说,既然让你去就去,听他这么说,我还埋怨他一点都不关心我。”而真正到了分别时刻,身高一米八的山东大汉却像个孩子一样抱着吕纪玲哭了起来,“你太丢人了,这么大人了还哭!”平时爱人在吕纪玲眼中的形象是一个能够顶天立地的汉子,“他哭了真的很令我惊讶,这时候我也知道,他的心里还是有我的。”说到这儿,吕纪玲眼眶中的泪水开始打转。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医护人员这个时候就要上。”吕纪玲说,到武汉以后,将会听从指挥,尽快调整,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当中。
       学术路上不断探索
       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子,内心始终秉承从医的执着与坚定。这些年来,学习科研教学,她从未停止过奋进的脚步。
       2010年,针对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诊治,她在本科室率先开展呼吸睡眠监测,并积极总结经验,开展相关科研工作;2012年,她远赴英国伯恩茅斯皇家医院进修学习;2013年在科室主任带领下成立呼吸重症监护室,开展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研究,着力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被所在的淄博市第一医院评为2015年度优秀中青年骨干医师。
       在繁忙的科室工作同时,吕纪玲还多次参加或主持市科研立项及省科研立项,发表SCI两篇,国内核心期刊多篇。她同时担任内科教研室教学秘书,积极开展临床带教工作,曾多次被评为潍坊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优秀教师。
       因其在科研教学上的孜孜追求,吕纪玲先后被聘为多个医学组织成员,如山东省变态反应学会青年学组成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睡眠障碍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变态反应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淄博市医学会第一届介入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战“疫”一线勇于担当
       在济南登机时,乘务人员和部队人员给援鄂医疗队员敬礼。谈到当时的感受,吕纪玲说,“既感到自豪,又觉得事态紧迫,更深刻的认识到此行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正是这份深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她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与队友一起顽强战斗、不辱使命。
       1月26日凌晨2点抵达黄冈,从培训开始,吕纪玲就进入战备状态。“做好防护培训不但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为了既能减少病菌吸附,利于个人防护,又能节省打理时间,方便防护服穿脱,吕纪玲剪短了留了10余年的长发,这是二女儿轩轩最喜欢抓着睡觉的头发。
       1月29日一早,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吕纪玲投入战斗。
       隔离病区的各项要求比普通病区更加严格,不能随意进出,也不能吃饭或者上厕所。为了尽量节省时间、节约物资,吕纪玲在训练的时候就开始能少喝水就少喝水,以尽量减少防护服的穿脱次数。为此,吕纪玲自备了成人纸尿裤,节约一切时间用来救助患者。
面对数量激增的患者,吕纪玲和战友们迅速接诊,逐一评估,对症下药,中西并重,精诚博施,与患者一起,与“疫”抗战。在战“疫”一线的她,抛却了儿女情长,眼里只有患者,只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个目标。人手少,一个班3个医护人员需要照顾40多个病人,特别是12个小时的夜班下来,她的背上常常是汗水淋淋。
       初期,因ICU床位紧张,有些危重病人无法及时转诊,吕纪玲加强对危重病人的巡视,不断调整诊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她冒着被气溶胶传染的风险,对脉氧维持不住的患者,给予高流量氧疗,或无创呼吸机治疗。凭着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她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为患者调试机器佩戴舒适度,还要随时保持与ICU战友的沟通,确保重症患者及时转入。
       你笑起来真好看
        “您笑起来真好看!”这天早上,吕纪玲在查房时,看到一个即将出院的阿姨笑容灿烂,“是你的亲和力感动了我!”阿姨开心的说到。
       初入院患者通常内心恐惧、焦躁、烦闷,吕纪玲在救治过程中注重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充满信心。对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她总是耐心解释,有时工作太忙来不及细说,她就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微信与患者进行沟通。“患者现在被隔离,没有别的人可以托付,这时我的一句话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希望和安心。”吕纪玲表示。
       吕纪玲还注重关注患者生活方面的需求,如元宵节病房及工作人员晚餐均是元宵,但元宵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她想办法给患者调换饭菜,让本来“整天找事”的患者感激不已。她还经常把分给自己的水果拿来给患者吃。正是由于吕纪玲对患者时时处处的关心,使她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待到春暖花开时
       “现在出院病人越来越多了。”吕纪玲的话语中透着开心。如今,她分管的病人已经陆续好转或出院,有的患者出院时坚持要与她合照,“虽然看不到您防护服下的样子,但感谢您给了我生的希望,你们是最敬业的医生!谢谢你们!”一位出院患者激动的说到。有的出院患者表示要等疫情结束后到淄博来看她。
       “我们是团结一致、行动高效的战‘疫’一家人!”吕纪玲说到她所在的山东医疗队,总是高度评价,虽然是临时组成的队伍,但大家密切配合、相处融洽。“我们目前战‘疫’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虽然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身在一线的她明白,距离战“疫”成功还有距离,此时绝不能松懈。“我绝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关心支持,一定再接再厉、加倍努力,誓要夺取战“疫”的全面胜利!”。
       她坚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待到春暖花开时,身为女儿的她,得以在母亲身边尽孝;身 为母亲的她,能好好陪伴一下2个女儿;身为儿媳的她,可以好好孝敬公婆。待到春暖花开时。
愿疫散云轻,天蓝人宁。


       供稿:淄博市第一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