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一线战“疫”覃惠云:我们在都安,愿大家都安

2020-03-02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一线战“疫”覃惠云:我们在都安,愿大家都安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成翼
 
         “收拾东西,立即出发都安。”2月9日18点30分,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覃惠云接到了医院的通知。望向已经开始转暗的天空,覃惠云有些忐忑。有着20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参加过“非典”抗击的覃惠云,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的时候,就做好了随时上一线的准备,她唯一担心的,是家里人。
        电话那头,得知消息的丈夫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去吧。我和两个儿子都支持你。

       19点30分,连同覃惠云在内的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2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二批驰援都安医疗队队员迅速集结,院方召开了紧急出征会议,并为他们举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回家简单地收拾行装后,夜里9点多,丈夫带着孩子将覃惠云送回医院。刚把覃惠云的物品放下,两个孩子就赶忙拉着父亲回家,孩子说,“爸爸,我们回家吧。我想哭,但是我不想让妈妈看见。” 




 
       在当时河池市确诊新冠肺炎19例,都安占13例,且死亡1例的严峻形势之下,每一条与都安相关的信息都牵动着众人的心。得知覃惠云作为第二批医疗队队员前往都安之后,众多亲朋好友给她发来信息,或是在她微信朋友圈留言,有为她担心的,有叮嘱她注意安全的,更有为她加油打气的……看罢之后,覃惠云于抵达都安的凌晨简单回复众亲友:“谢谢大家!定不辱使命,带着团队平安回归。”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这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给前来驰援的医护人员带来的是现实与心理上的双重重负。医疗条件简陋、医疗物资匮乏,被感染人数和接受医学观察人数众多,令大家心怀忐忑。为了帮助医疗队队员调整心态,适应环境,在初到都安的前三天,覃惠云每天都关切地留意队员们的思想动态,为大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情绪。同时,花费大量时间尽快熟悉科室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物品的放置,以及进出隔离区的路线图,并针对存在的缺陷,依据当时条件进行了有效整改。





 
        虽然在疫情发生之后,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迅速组织人力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防护知识培训,包括防护用具穿戴方面的培训,但覃惠云仍不敢有丝毫松懈。她深知,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稍不留神,便会染病,甚至送命。身为护士长的她,每天在进隔离区前,都认真为队员们检查防护服和护目镜的紧密性;在离开隔离区时,又一步步监督、指导队员们按步骤脱下防护服。
        在当时全国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每一件防护服都弥足珍贵。为了尽可能减少防护服的损耗,在每天的工作时间里,哪怕长达十几个小时,覃惠云也坚持着,连一口水都不肯喝,就怕中途上厕所得浪费一件防护服,中午吃饭也是匆忙扒几口,紧接着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那些日子里,为了尽快熟悉病房的工作流程及患者的情况,覃惠云每天早上7点半出门,在医院一忙就是一整天,往往要到夜里8点半之后才能回到酒店。
        由于长时间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工作,覃惠云的脸部过敏了,又红又痒,穿戴上用具之后压着,更是火辣辣的痛。即便如此,覃惠云仍旧坚持吃抗过敏药顶着,战斗在防疫一线。队员们都劝她歇一歇,不要总是一遇到危险和困难就抢着自己顶上,覃惠云总是笑笑说,“我经验丰富,我来。没关系。”
        2月16日,又是覃惠云连轴转的一天。为了制定将确诊患者从都安转送至广西版“小汤山”医院的方案,她和第二医疗队的队长一直忙到凌晨3点。早上5点半,闹钟一响,她又立即爬了起来,组织所有队员集合,6点准时到医院做转送的各项准备工作。下午两点半,待所有患者都上车之后,覃惠云又默默回到医院,将15间治疗室的医疗垃圾清理干净,并将所有办公用具和场所进行消毒。
确诊患者虽已转移,但疑似病例的管护工作仍在继续。那之后,覃惠云和许多驰援都安的医护人员一起留在都安,继续为疫情防控做工作。
       2月28日发稿前,记者得到消息——为期20天的驰援都安工作结束,覃惠云将于当日下午返回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问到回家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覃惠云毫不犹豫地答道:“陪儿子!”
       覃惠云还说,如果她回到家不用进行医学观察的话,她还想到病房看看,毕竟她的科室病人多,事情多。当然,如果能好好睡上一觉,就更好了。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