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勇赴战“疫”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2020-02-28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青春“逆行者”广东海大学生党员
勇赴战“疫”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不能缺席!”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和逆行英雄舍生忘死、挺身而出,一批又一批志愿者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面对疫情,海大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寒假期间勇敢奔赴战“疫”一线开展志愿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当中有青年学生党员、有入党积极分子,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海大学子不畏艰险、乐于奉献的责任担当,诠释了当代青年情系苍生、心忧黎元的家国情怀。
       海洋与气象学院大气科学专业1164班学生党员罗浩然报名参加了共青团韶关市委组织的镇守广东北大门志愿者活动,主要工作是协助乐昌粤北检查站工作人员完成车辆人员体温测量、登记入粤、派发传单等。处在粤湘交界的乐昌坪石高速乐昌粤北检查站是广东省严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春节返程高峰期时每天足有上万辆车通过。然而罗浩然工作起来便完全忘记了劳累,有时候一站就超过3小时,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既要做到礼貌、细心、细致,又要做到不错不漏。在接受《广东新闻联播》记者采访时,罗浩然说:”虽然站了几个小时非常辛苦,但是我觉得抗疫,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携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学习强国平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对罗浩然等韶关青年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这个春节对于化学与环境学院学生党员李玥来说非常特别。面对日益严峻的防疫形势,李玥报名参加了广东省东莞市志愿者协会发布的志愿防疫支援点检测活动。每天早晨8点到下午17点半,李玥和其他志愿者们站在高速出口处,协助交警对每一台过路车辆上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向车上人员普及防疫知识,耐心回答司乘咨询,安抚部分司乘情绪,协助疏导高速出口交通,并做好信息的登记与备案等。高强度的工作,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虽然有被感染的风险,但看到有那么多人坚定地守在一线,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冲在前面,更不能退缩。” 李玥说。
窗体顶端


 
 李玥同学(右十)与志愿者协会伙伴合影
 
      在贵州省凯里市,中歌艺术学院音教1162班的学生党员王梅芳参加了由团市委组织的为期3天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王梅芳通过打电话或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排查,在黔东南州医院门口发放防控知识手册宣传防控知识,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登记进出车辆及人员相关信息并测量体温……王梅芳表示:“身上的红马甲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
窗体顶端


 
王梅芳同学(右三)与队员们一起为武汉加油
 
 
      在山东省临沂市,国标专业学生党员鲍广宣从1月25日开始每天都坚持穿戴上专业消毒弥雾器,对兰山区兰山街道办事处疫情指挥部处所进行全方位消毒,确保消毒无死角、防疫不漏地。
窗体顶端


 
  鲍广宣同学在进行每天的消毒工作
 
       “有一分热,誓要发出一分光。”早晨8时,在广东省肇庆市大旺高新区的领域88小区门口,音教1172班的学生党员温雅婷准时出现,耐心地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认真细致地了解进出人员情况。测量体温、登记信息、酒精消毒……她每天一次又ー次认真地重复这些程序,丝毫不敢大意。她说:“防疫无小事,做好每一个细节,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做到联防联控。”

 
温雅婷同学(左一)在给小区居民测量体温
 
      “我要报名!”“我要加入!”在各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岗位上,也活跃着广东海洋大学返乡大学生的身影。在广州市黄埔区长岭街长平社区九明村,主持1182班李荣昌同学主动提出申请参加本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出入本村人员身体状况进行排查并做好登记,协助村干部对外地返乡人员做好摸排和体温检测登记工作,协助当地公安局完成对村里租户的走访登记工作。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徐家河乡,服装1191班的王若星同学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每天坚守在村口站岗巡逻,劝解外来人员不得入内,本村村民尽量不要外出,这样的工作周而复始,有时一站就是一整天。

 
                                                    李荣昌同学(左二)与志愿者伙伴合影
 
 
       他们只是海大青年学子的一个缩影。面对疫情,还有许许多多海大学子在全国各地默默奉献,用各种方式投入到抗疫战线中,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绽放青春光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多年来,海大注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海大学子用勇敢与担当书写了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奏响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青春壮歌。


       供稿:广东海洋大学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