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2020-02-28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1月27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总书记的严明号令、有力动员,鼓舞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安康。
       面对新冠肺炎(NCP)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我院党委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上来、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在省、市卫健委和北华大学党委的带领下,迅速全面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医院党委号召党员在疫情面前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紧紧依靠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带领全院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月29日医院党委组织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障的通知》。
 


党委书记赵长福组织召开医院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各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要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各党总支、党支部、各部门落实、落细,注重挖掘培树宣传典型事例。

北华大学党委书记李岩峰走访慰问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除夕夜,北华大学副校长杜培革和部分医院班子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主任走访慰问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院长张铎走访慰问医院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1月26日(正月初二),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通知,我院于上午9点,在机关小会议室(2)举行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仪式,医院党委书记赵长福主持了会议,北华大学党委书记李岩峰作了重要讲话。3名队员: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何杰、呼吸内科医生史绍丽、医生赵一波同志光荣出征。



       2月2日,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通知,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即将启程。上午9时,在机关小会议室(2)举行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征仪式,张铎院长主持了会议,北华大学党委李岩峰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呼吸内科孔祥敏医生代表9名队员做了表态发言。“我志愿投身战斗,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勇于担当。不畏生死,科学防治,逆流而上,守土必胜!”9名队员: 呼吸内科医生孔祥敏、程静,护士王晓明、赵永彩、栾婷婷、裘英楠;重症医学科(ICU)护士阚旋、赵文佳、苑雪光荣出征。
 
 

 



抗疫一线.战地风采
 
      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外科总支第十三党支部宣传委员何杰
       何杰: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老党员
       何杰同志是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院外科党总支第十三党支部宣传委员。对于一名具有十四年党龄的老党员、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来说,冲锋在前、接触重病患者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到武汉后,他和其他医生一起参加的是普通病房的救治工作。说是普通病房,其实也有一些重患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双通道高流量给氧治疗。由于病人比较多,不少患者心理负担比较重,何主任和“战友们”不仅要治疗他们躯体上的疾病,还要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感觉比以前更忙、更累了。
何主任说,在他的身边也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为了做好个人防护,不少女同事都剪掉了留了好多年的长发;不管哪位同事遇到什么事,大家都纷纷伸出援手。2月1日,他们队伍里三位队友过生日,队里为三位寿星准备了长寿面,大家纷纷为他们送上了生日的祝福。三位寿星表示,这是他们过得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何主任表示,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他们是一个团结友爱、坚强乐观的大家庭,身在异乡,他们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会团结在一起,竭尽全力完成救治任务,不辜负家乡人民的重托!

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内科总支第十一党支部党员赵一波
赵一波:病魔不走,我也不走!
2020年2月2日20点20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内科第十一党支部党员赵一波发了一条朋友圈:“8斤4两,谢谢大家关心,一切平安”。这可不是他家添丁进口来报喜,而是说自己来到武汉之后体重飙升的份量。当天,他的体重定格在了220斤——在这个和“2”有关的日子,“过劳肥”让他彻底跟“2”杠上了。
2月2日,是他驰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分院发热病房的第8天。回想来到武汉的这一周时间,他说发现一个问题:真正使他发胖的一个是保障得很好,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所说的压力性肥胖吧。每次在岗的时候,上岗之前怕自己顶不下来,使劲吃;从岗位上回来的时候,真的是精疲力尽,又得赶紧吃;吃完之后一想,哎呀困了,倒头就睡;睡醒了一看时间,哎哟不行,赶紧吃口饭,又到岗了。但是能作为一个健康的胖子,还是蛮幸运的。
疗区里的床位已经满了,只要有空床马上就有患者进来。而他和同事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一个明确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重患者,CT可以看到两肺全都是渗出影,而患者本人在双通道高流量给氧的情况下仍然是乏氧的状态。可以看得出来,患者很痛苦。但是当赵一波和“战友们”向患者问候的时候,患者也对他们表示了敬意,他说:谢谢医生!
2月4日是赵一波医生母亲的生日。他说这是长这么大第二次没在老妈身边陪老妈过生日。第一次是小的时候妈妈在外地考学,第二次就是这一次。他给同事朋友发了一条这样的消息:“今天是老妈的生日,麻烦各位替我给老妈发个短信吧!”发完之后不一会儿,老妈就回信说:“你们好多同事都给我发来短信祝福,谢谢你们啊。”
赵一波说,这两天不断有好消息传来,第一个是昨天医院新开了两个病房,又多了一百张床,可以多容纳一百名患者,工作量确实非常大,但是总体上来说新收的一百名患者较之前的症状是减轻了。第二个是他们有一个患者,病情好转了,今天早上查房的时候已经可以跟简单交流了。他想跟老妈视频把好消息告诉她,可是一连接视频她就拒接。他知道老妈是个要强的人,她从来不在孩子面前哭,过一会儿老妈在他朋友圈留个言说:“祝在武汉奋斗的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赵一波说:衷心祝福我妈、还有跟我父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一定一定要平平安安地度过这段危险期,给我们这些孩子们一个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机会!我也想早点回去看老妈,但我现在还不能回去,应该说为了更多的家庭和更多的人可以跟父母、妻子、儿女在一起——对,这么一想就好多了!不知道还得在这呆多长时间,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是这么打算的:病魔不走,我也不走!
在防护服上写自己的名字,是为了便于大家在隔离区工作时认出对方,节省时间。赵一波医生的防护服上除了名字,还多了四个字——“精忠报国”!他说,自己不是什么英雄,更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们在前线多尽一份力,可能后方的亲人就多了十几二十个人的平安。
 

 
 


 
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内科总支第十一党支部党员程静

       程静: 现在是武汉最需要我们的时刻,所以不能懈怠!
       程静是我院呼吸科医生,内科总支第十一党支部一名具有十一年党龄的党员。来到武汉后,经过了短暂的休整和培训,2月9日,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正式上岗。这一天,她接诊了在武汉的第一位患者: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她的头发有些凌乱,面容憔悴,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老奶奶年龄大,因为疾病特殊,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老奶奶告诉程静,她发热、咳嗽、胸闷已经5天了,在社区医院静点和口服了3天药物,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所以今天来这住院。程静问她之前都用了哪些药物,有没有做肺CT和病毒检测,见她病得有点糊涂记不大清楚了,便又问她有没有哪位亲人陪同一起看的病以便打电话询问。老奶奶眼中泛着泪花,忧伤地说是她的女儿陪同的,但是她昨天就住院了,在重症病房,现在也不知她怎么样了。程静有些哽咽了:老奶奶不容易,武汉人民不容易,这时候是最需要我们的!程静对她说:“奶奶您放心,有我们在,我们会照顾好您,您和您的女儿一定会康复出院的!”给奶奶应用了抗病毒药、止咳化痰药对症治疗,估计奶奶是因病难受或是疲倦了,有了些困意,便悄悄退出了病房。望着病床上的老人,程静对自己说:此刻是武汉最需要我们的时刻,那么多患者需要我们,所以我们决不能懈怠!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为自己是一名呼吸科医生而感到光荣和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战士而感到光荣和骄傲。


 
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外科总支第十三党支部党员阚旋

       阚旋:护目镜下的“泪光”
       阚旋是我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外科党总支第十三党支部党员。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支援,她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从刚开始穿防护服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两人一组熟练操作;从护目镜“上霜”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只靠摸着血管也能打针,她克服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不间断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她还记得头一天正式上岗期间,没有吃、没有喝、也没有上厕所,从出发之前三个小时就不再喝水,生怕自己因为上厕所而影响工作。虽然心理准备很充分,但一层一层的隔离防护装备穿上之后,打针、输液、抽血的工作就变得特别难。护目镜里全是哈气,几乎看不清血管。她就和老师们互相帮助,完成各种操作。当天持续工作了三个小时,但脸颊还是被防护面具压出了深深的印子,脚脖子也被鞋磨出了水泡。实战远比想象中的艰难,她不知道自己脸上滴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她说防护装备能隔住病毒,却隔不住护理人员火热的心。看着一个个患者感谢的眼神,她觉得受再多苦也值了。
        一天下来,哈气凝成的水都存在了护目镜镜片下边的凹槽里,不夸张地说,都有10毫升。10毫升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在两侧镜片的凹槽里各挤了一支眼药水,一晃头都哗啦哗啦地响。现在大家都互相玩笑说:“咱们护目镜里的水都能养金鱼了!”
       她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带着党组织的嘱托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就是来克服困难的、就是来守护患者的!近些天,看到更多患者康复出院,我感到一切的付出都值了,这就是所谓的生命的真诚托付。
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内科总支第十一党支部党员栾婷婷


      【后方阵地.齐心协力
       医院党员志愿者


 
机关党总支机关住培党支部书记:李智慧

 
 
机关党总支书记:裴玉红


 机关党总支第四党支部党员王立姝


 医技党总支第六党支部党员黄靖妍
 
      【工会慰问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家属】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受到各企事业持续关注,纷纷向驰援武汉的一线医护人员家属们送去关爱。
       2月7日,医院收到北华大学捐赠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家属的新鲜蔬菜及水果。由副院长逄锦峰牵头,工会副主席许丽华带领科室人员将蔬菜、水果和慰问金带给驰援武汉的12名队员及2名援助吉林市传染病医院的白衣天使家属们手中,把关心落到实处,使被走访的家属纷纷感受到亲切和温暖,同时勉励一线医护人员有了他(她)们坚强的后盾,踏实工作,坚定信心,无后顾之忧为战胜疫情而奋斗。

 
工会副主席许丽华到重症医学科(ICU)、呼吸内科疗区走访慰问
 
 
北华大学捐赠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家属的新鲜蔬菜及水果
 
      【共青团发挥光和热
       我院团委书记刘禹希对接共青团市委副书记崔金鑫一行来我院捐献防疫物资,及时将物资发放到奋斗在一线辛勤的工作人员手中。




      【宣传引导、注重落实
       1.通过新媒体开展疫情防控及健康教育。医院宣传统战部在医院公众号里发布了《病毒进入体内的48小时》《疫情期间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开启线上义诊活动》等推文、微视频8份,提高我院职工及百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及防控知识;密切关注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新华网等官方媒体和大学有关疫情防控的动态信息,通过公众号、微信群及时转发,并按要求全面落实。
       2.医院宣传统战部与派出的2支医疗队伍保持紧密联系,通过新媒体及多方媒体宣传我院已派出的两支驰援武汉医疗队员,并积极与多家媒体联络进行宣传。中国新闻网、今日吉林头条、网易吉林、吉林大喇叭、松花江网、吉林乌拉圈、江城旮旯胡同等多家媒体对我院派出的两支驰援武汉医疗队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截至2月5日,医院宣传统战部共发布、推送防疫宣传信息100余条,其中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公众号发布11条,其他媒体发布34条,通过自媒体发布55条,宣传报道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近日来,我院党委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战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我院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坚定的信念和行动,彰显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政治自觉,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组织部   供稿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