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县疾控中心流调组:与病毒直面交锋的疾控人

2020-05-22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与病毒直面交锋的疾控人
——重庆市城口县疾控中心流调组抗疫期间先进事迹纪实

       “叮叮叮……第一例患者已经确诊,请马上集合前往县人民医院进行调查。”“好的,我二十分钟就到。”1月24日,时钟刚过凌晨两点,县疾控中心流调组队员熊书妮在半梦半醒接到组长袁毅打来的电话。
       1月23日15时,县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我县出现首例疑似病例,流调组成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他们与病人“最近距离接触”,在3个小时内完成了第一例“新冠”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7个小时内完成送样到重庆市疾控中心复核并得到确认结果。
       确诊结果出来之时,已是凌晨两点。晚上十二点才和同事整理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熊书妮,刚躺在床上睡着没多久就接到紧急通知,要对第一例确诊病例进行再次询问调查。二十分钟后,熊书妮来到县人民医院,与同事一起穿戴起厚重的防护服,踏进隔离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询问发病史、活动场所、密切接触者及近期乘坐的交通工具等,摸清患者就诊前每一个活动细节。面对生病住院的女儿,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但她却无怨无悔。
       据了解,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疾控中心第一时间成立流行病学调查组,火速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尽全力排查传染源、控制传染源、判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管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流调人员是疫情防控最前线的“先遣队”和“侦察兵”,也是“最危险的人”,他们追踪每一个病例,及时协调医疗机构送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医,把密切接触者找出来隔离……接踵而来的是第二例、第三例……
       无论白天黑夜,每当接到疫情报告后,他们必须迅速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双层手套等防护装备赶赴现场,近距离接触疑似或是确诊病人,摸清患者就诊前每一个活动细节。并迅速根据患者和知情人口中零零碎碎的信息抽丝剥茧,找到传染来源,搜索密切接触者并进行管理,阻断传播链,控制病例增量。
       在“全副武装”的负重工作条件下,一忙起来就是一身汗,因为行动不便,工作前尽量避免喝水,减少上厕所带来的麻烦;他们不管回来多晚,都会尽快完成流调报告,详实准确的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办公室的灯光常常彻夜不熄……
       精准溯源,搜索并管理每一名密切接触者,不漏一人,不留死角,严防疫情扩散,是流调人员的工作宗旨。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疾控中心的“侦察兵”们始终严阵以待。泡面面包充饥,加班加点调查,像这样的连续工作已经成为了常态。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流调组组长袁毅,自抗击疫情的战斗打响以来,他除组织单位疫情防控工作以外,每天还要与流调组成员一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地抽查检验反馈,一句一句分析患者话语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没有一天是在凌晨一点之前回家。
       中共党员、疾控科科长员万力,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之前,他精准抓住城口疫情防控形势,在大家都准备轮班的时候,毅然放弃假期每天坚持值守。疫情发生后,每天强忍着关节痛疼,走进患者家中收集信息搜索信息,加班加点梳理流调资料。
       流调组队员靳双红,一名90后共产党员,也是流调组的骨干。自1月21日至今,她已经连续奋战一个月,中途曾因劳累过度身患疾病,但她却一天也没有耽搁,在办公室一边整理流调资料一边给严重感冒的自己做雾化治疗。
       袁毅、万力、熊书妮、靳双红、袁珊、黄娟都是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的成员,面对繁琐的工作、超负荷的工作量,他们始终重任在肩、冲锋在前,坚定留在“疫”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守护全县人民身体健康安全。
       正是因为现场调查精准,密切接触者摸排全面,防控措施科学,目前,我县没有发生1例二代病例,没有一起聚集疫情!(供稿人:城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叶青平)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