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我是党员,我应该去一线”

2020-05-21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我是党员,我应该去一线”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刘碧翠抗疫事迹纪实

       刘碧翠,男,土家族,1979年6月生,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于2019年8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工作,现任呼吸内科副主任、璧山区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璧山区人民医院驰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武汉东西湖区方舱医院、沌口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博学的专家组组长
       1月22日,除夕前两天,璧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身为医学博士的刘碧翠,主动请缨,第一时间进驻璧山隔离病区。他说:“我既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我应该去一线!”
       早在10年前H1N1爆发时,硕士研究生毕业2年的刘碧翠,就曾作为呼吸科临床医生连续奋战在一线,先后收治了1000多个发热病人,并参与会诊、治愈了大量危重感染者,积累了丰富的传染病临床救治经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组织上把璧山区防控专家组组长这个重任交给了他,担负起全区的防控救治任务。
       虽然此前已有过H1N1救治经验,但这次面对新发的新冠肺炎,刘碧翠内心仍非常忐忑和小心谨慎,他知道生命面前容不得半点疏忽。为了确保患者安全,他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防疫标准,悉心指导20间隔离病房的内部改造,规划好员工及患者的进出口;为了确保医务人员零感染,他严格制定工作流程,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培训,防护用品穿脱、洗消,先左手还是先右手,先洗还是先脱,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把关。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反反复复几十遍,直到每个人将每个动作烂熟于心。为了确保疑似和确诊病例诊断、救治无误,他常常在完成一天诊疗工作后,认真研读国家最新诊疗方案,吃透每一项诊疗标准。隔离病区里的每个晚上,他挑灯夜战的样子,让所有同事动容。由于每天都要与疑似病人、甚至与确诊病人直接接触,不能离开隔离病区,他就24小时吃住在一线。
       为了不遗漏一例疑似患者,对到手的每一份病历,他都一字一句仔细查看,不遗漏任何细节;对来到隔离病区的每一位患者,他都带领团队认真筛查、确认,并制定进一步的详细诊疗方案。有一位病人,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但从血常规淋巴细胞数和胸部CT影像上看,都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患者。但该患者此前4次病毒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刘碧翠不放心,组织专家仔细会诊及分析,认为其影像学、血象的改变均符合新冠肺炎变化,要求团队再留取送检标本并更换多种检测方法。第五次核酸检测结果是阳性,并最终确诊。好险!成功阻止了该患者返回社区感染更多的人。
       刘碧翠就这样没日没夜守在隔离病区,一待就是10余天。直到他受命驰援武汉出征,共参与会诊鉴别全区发热患者150人次,确诊患者7人及时转定点医院,收治疑似患者24人,排除疑似患者8人,未遗漏任何一例疑似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确保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为璧山铸就了一道牢固的防线。
       全能的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
       面对日益严重的湖北疫情形势,身为湖北人的刘碧翠,在圆满高效完成璧山隔离病区救治任务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安危。他在请战书中写道:“作为一名党员,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但我仍向党组织请战,只要有需要,我愿意随时前往武汉支援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2月3日晚,璧山区人民医院接到市卫健委指令,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尽管已是深夜,但全院400多名医护人员踊跃报名、主动请缨,刘碧翠成为其中符合条件的13名队员之一,并受命担任队长于2月4日带领团队出征武汉。作为医院儿科医生的妻子,与刘碧翠已10多天未曾见面,虽知道此行危险、心有不舍,但仍默默支持了他这个决定。因为她知道,这是刘碧翠身为医者的职责与使命,更是他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抵达武汉后,刘碧翠与团队来不及休整,经过两天紧急强化培训后,就投入到武汉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这是武汉容纳量最大的一座方舱医院,床位2000张,虽然里面条件相对简陋,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人收入,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高。鉴于前期在璧山疫情救治的工作基础及扎实的专业能力,刘碧翠被委任为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及C舱负责人等重要工作职责,他不得不要求自己成为‘全能’战士。除了参与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及患者进出舱流程制定等系统管理工作,每天还要查房、了解患者病史、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与汇总等。还要经常耐心地给患者讲解诊疗方案以及如何合理用药、饮食、休息、锻炼等,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C舱是病人数量较多的病区。只要刘碧翠走到舱内,就会被患者包围,有拿CT片咨询的、有询问病情进展的、还有情绪焦虑的,每当这时,刘碧翠总是一一仔细地查看、耐心的解释、悉心安慰。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这么做,不安的情绪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染、蔓延。听了他耐心细致的解释,患者们慢慢平静下来……乐观、正能量,这是刘碧翠及队友们给患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连续十二天奋战,刘碧翠带领团队从新手逐渐摸索前行,参与制订方舱医院医疗核心制度、工作流程,到推动方舱医院顺畅运行,并出色完成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428名患者的医疗救治任务,受到了国家卫健委指导组的高度肯定。
       2月16日,接湖北卫健委指示,刘碧翠所在的重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前往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开辟新的战场。沌口方舱医院由一家物流园区改造而成,由于设计匆忙、建造时间短,临近投用,运行起来仍有些“手忙脚乱”。“队长,人手不足,很多岗位都缺负责人!”“队长,医护人员进出通道院感不达标!”“队长,医院工作流程制度都还没有,组织架构也还是一片空白。”“队长,明天就要开舱接收患者,我们只剩下24小时时间!”“……”进入医院“踩点”后,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刘碧翠顶着压力,再次发挥“全能战士”潜力。他一边把前期积累的成功经验沿用到新的“战场”,迅速调派队友,分派任务、协同作战;一边承担更多更重的任务,带头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建立了医疗构架、医疗核心制度、院感防控制度等完善的管理体系,并带领团队在2天内就完成了开舱准备,顺利收治近1000名患者,及时缓解了当地疫情防控压力,得到了一致好评。
       暖心的党支部副书记
       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作为驰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的刘碧翠,在医疗救援任务中,不仅率先垂范、冲锋在前,还出色发挥了团队主心骨及领航员的作用,为队友们凝聚起温暖的力量。
       救援队抵达武汉目的地后,他第一时间召开了战前党员会议,明确了队员组织纪律、学习培训、消毒隔离、健康管理及信息宣传等具体要求,形成了《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伍工作制度》。他还经常鼓励队员:“在战疫的前线,党支部就是我们的战斗堡垒,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就是我们每个党员的行动准则。”
       “我要保护好每一个队员,平安回家!”刘碧翠带领团队救护患者的同时,把保护队友安全也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回驻地,因为他要确保每一个队友防护穿脱、洗消合格达标,确保驻地与医院之间完全病毒隔离。特别繁忙的一天晚上,他不顾自身辛劳,坚持等待最后一个队友平安出舱,已是凌晨2点。他的暖心举动,让队友感动得热泪盈眶。生活中,他还经常进行思想跟踪,疏导谈心,关注每个队员进步,倾注了满满的心血。在他的引领下,6名队员积极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当得知医院第四批援鄂队员抵达武汉后,刘碧翠第一时间带队前往关怀,送来宝贵的“援鄂经验”,并指导各个环节防护要点,让身处异乡的两支队友们如同见到家人般激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我们深信,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有成千上万如刘碧翠这样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白衣战士,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供稿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李明娟)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