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2020-05-2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让生命和使命同行
——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静配中心护士宋英姿抗疫事迹纪实

       己亥庚子之交,本该是欢声笑语,同庆新春,却因新冠肺炎突如其来,偌大的中国戛然而止,众生惶恐、舟车无行、万巷空寂。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战争打响了,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内蒙古赤峰市医院静配中心护士宋英姿,也是42000多援鄂大军中的一员,她主动请缨毅然决然奔赴武汉的“重灾区”武汉市肺科医院。
       我是党员又是护士长,我必须去
       宋英姿,大学时就读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她曾担任护理系团总支书记,大学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7年,宋英姿曾在原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现中部战区总医院)实习。
       “2007年我离开湖北,从未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重回这片土地。这次抗疫让我回到了曾经读书的地方有些沉重伤感,看到它现在生病的样子,也很心疼。我很庆幸我是护士,在祖国有难的时候,我还能为一份出力,为我的第二故乡出力!”宋英姿说。
       “我是共产党员,又是护士长,我必须去!疫情当前,我们每个人都要担起身上的使命和职责,而我作为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往前冲”2月18日,宋英姿作为内蒙古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这是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医院。宋英姿和其他队友被分到八病区,负责40多名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在武汉肺科医院8楼病区,她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有4个小时要穿着防护服工作,除了打针输液等工作,还要给患者们端水喂饭,翻身拍背,协助大小便,而另外4个小时要处理医生的医嘱。
       “虽然我们穿上防护服的每一秒都是汗蒸,每一次呼吸都很困难,连续8小时的工作我们都很疲劳,但与患者们的起死回生、家人团聚相比,这点儿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和战友们的心中都在为患者们默默鼓劲,谁也不抱怨工作的苦和累”宋英姿在抗疫日记中这样写道。
       她和她的队友们在病房里不只是护士的角色,她们还是护工,是亲人,是心理治疗师。她只要工作中稍得空,就会去陪着患者聊天,听他们诉说心里的苦闷,并从专业的角度去引导他们。有一位80岁的老爷爷,他的老伴和子女早已定居海外。疫情突然爆发,只有这一位老人在国内,多亏了社区的同志一直照顾,跑前跑后,安排他检测住院。他住院后情绪也是极度的低落,宋英姿发现了,就尽量多陪陪他,并帮他解决了一些生活必须品,后来老人出院时含泪热泪唱了一首草原夜色美送给了来自内蒙的姑娘们并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我要尽力照顾好的队友
       宋英姿不仅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在生活上也是良好的诠释了党员的形象,团结队友,帮助队友们解决困难。宋英姿考虑到自身有管理工作经验,她便主动承担起了148人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每天下班后,她还要花很多时间去沟通协调生活上的事情。她说一定要做好团队生活上的保障,让队友安心工作。她总是很细心地询问每一位队友的心理状态,询问工作强度是否能胜任。其中,有位队友一直担心自己专业技术不够好,不能胜任重症监护室的工作,心情沉重,压力非常大。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刻联系了随队的心理医生,并立刻汇报总领队,经过多次的沟通协调,终于为队友调整岗位,让她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圆满完成任务。
       “我作为由120人组成的护理组组长,不仅要照顾好患者,还是照顾好队友们的安全。口罩是否戴得紧密,防护服穿得是否能保证安全,我都要一点点地细心检查。我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很重,我希望能和战友能平安的回家。”宋英姿说。
       “我要把在武汉支援的每一天都记录下来,让关心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过的很好,知道疫情一天一天在好转,知道武汉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十足,知道我们的国家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决策是那么的正确,让我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万众一心的团结和必胜的信念,让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宋英姿说。
       对于一个“85后”的年轻党员来说,她在用这样的方式诠释着生命和使命同行,践行着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供稿人:赤峰市医院   白新宇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