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支援湖北黄石先进事迹

2020-05-14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疫情来袭,冲锋在先
——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支援湖北黄石先进事迹

       拂晓出发 最美逆行!
       南通四院5名“白衣勇士”出征黄石

       疫情来袭,冲锋在先。24日凌晨4点,按照市卫健委统一部署,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5名医护人员和全市其他医院共37名白衣勇士组成江苏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黄石医疗队、南通市第八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抗疫一线。凌晨3点多,我院院长葛建新、党委书记王静等院领导及部分职能科室负责人便在现场等候,为他们壮行。
       这5位“白衣勇士”是:心理咨询中心戴伟华副主任医师,医务科副科长、主治医师王培涓,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志平,主管护师张平,护师陈敏敏。
       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他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或为人夫、或为人子女,但是当疫情来临,他们义无反顾奔赴前线,踏上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为了更好地做好防护工作,他们在出发前一天都剪了头发,我们看到的是家人、同事的不舍,同时又看到5位勇士的坚毅和果敢,医者仁心,诠释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责任担当。
       作为我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组长,离退休仅剩2个月的戴伟华主任先后三次请缨上一线,他经验丰富,曾参加过国家、省内一些重大事件的心理救援工作,如盐城阜宁龙卷风事件等。作为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义不容辞,并在出发前两天换了新手机,以便随时与南通四院这个坚强的“后盾”保持联系。“我们医护人员也好,当地民众也好,心理压力非常大,我们搞心理危机干预,到第一线去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戴伟华主任表示。     
       “院领导们一大早在我们前面赶到送行现场等候我们,这让我很意外,也很暖心。在列车上,列车长以为我们服务而感到自豪,要求跟我们合影,旅客们也注视着我们,我们也被他那种自豪所感染,我们做的只是本职工作,而他们也同样是逆行者,他对我们的尊重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医者仁心不是一句口号。到了武汉最大的感触就是繁华密集的小区和空旷的马路形成强烈对比,提示我们疫情形势还是很严峻,不能掉以轻心。”此次送爱人出征也是送“战友”出征,王志平的爱人是康复医院一名妇科医生,一直在一线工作,她在现场泣不成声:“你要注意防护,保护好自己,老人和两个孩子都交给我。”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邀请我爱人考虑来武汉发展,问我要不要一起来看看,我说我不去,我在四院挺好的,没想到三年后我还是来了,代表南通四院出征湖北路过武汉,不过这次不是夫妻同行,他得知我要出征黄石,今天特地从南京请假回家照顾孩子。”有爱人的支持,王培涓信心满满。
       “武警很了不起,早早列队等待我们到达,帮助我们搬运行李,让我想起了同样是军人出身的爱人,感谢他和爸妈,是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让我出征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请领导们放心,我们会出色完成救援任务,毫发无损平安归来!”家人的支持,让身为两个孩子妈妈的张平一路向前。
       “一直想领略黄鹤楼的雄伟,想亲眼看看武大的樱花,没想到这次真的来了,可惜的是暂时看不到武汉的繁华。相信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黄鹤一定会飞回家园,春天终会到来,到时候爱人和孩子会陪我再来武汉看樱花。”陈敏敏表示。
       目前经过大巴—动车—大巴等多次辗转,我院五位“白衣勇士”已平安抵达黄石,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相关内容被南通发布、健康南通微平台报道)

院领导为我院支援黄石医疗队送行
       “60后”心理专家
       
赴黄石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通四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戴伟华先后三次向院领导提交请战书。2月24日凌晨4点,离退休仅剩两个月的他如愿踏上驰援黄石的征程。
       3月1日,在黄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戴伟华第一次进入病房为一男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时,他的右眼皮贴在了眼镜镜片上,开闭眼皮非常难受,加上戴着口罩,呼吸困难,但他坚持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该患者因害怕病情发生变化而经常焦虑,情绪低落、失眠。因患者听力不好,戴伟华又戴着口罩,在跟患者交流时,戴主任说话音量要比平时高好几倍。为了更好与患者交流,戴主任还借助竖大拇指手势来对患者表示肯定和支持,用捏拳等动作鼓励患者战胜病情,给予患者极大的信心和安全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相关内容被学习强国、南通影视、城市日历、南通发布、江海晚报报道)

戴伟华主任深入病房,为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为了患者的需要冲锋“疫”线
       2月26日,在黄石市中医院(传染病医院)重症监护室里,南通四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王志平在抢救新冠肺炎患者时,因穿着三层防护服,活动受限,连呼吸也变得困难,但他顾不了这些,一心想着要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忙得满头大汗,汗水流到他的口罩里,他一吸气,汗水就吸到鼻子和嘴里,他感觉快要窒息,猛然一阵晕眩。但他依然坚守岗位,经过努力,患者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在摘下口罩的那一刻,王志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和患者一样,体验到了“起死回生”的感觉。
根据黄石市委和市卫健委的安排,王志平成为医疗组专家成员。他对黄石市具备开设发热门诊的所有医院进行巡视督查,对所有有资格设立发热门诊的医院,规范发热门诊流程和人员防护培训;筛查留观患者、检查病例、指导治疗;每天督查整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黄石地区不再有新发病例,减少留观患者,逐步减少、合并发热门诊。“患者的需要在哪里,我就冲锋在哪里。”王志平为黄石市疫情防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抢救完患者,脱下防护服后,王志平衣服湿透,恍若重生
       用真心陪伴和帮助患者
       2月27日凌晨1:00,湖北省黄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U)里,南通四院ICU主管护师张平想方设法安抚70多岁张大爷(化名)的情绪。张大爷是张平来到黄石中心医院护理的第一位患者。老人因为感染新冠肺炎,心情烦躁,不配合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张平担心他饿着,值夜班的时候就走到张大爷病床边,耐心劝导。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安慰,老人慢慢打开了心扉。张平弯着腰,面对面一口一口喂老人喝粥,半小时后老人终于吃光了一小碗米粥和一个鸡蛋,张平却累得直不起腰,但看到老人张口吃饭,她说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张平护理感染新冠肺炎感染的张大爷
       用爱心为患儿撑起心理健康保护伞
       3月2日下午,在黄石市妇幼保健院隔离病区,南通四院医务科副科长、精神科主治医师王培涓为患儿们进行心理干预。为了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她在防护服上画上可爱的美羊羊,并给孩子们带去了巧克力,孩子们一看到她,丝毫没有平时看到医护人员的恐惧感。一个8岁的患儿因为妈妈无法到隔离病房陪同,加上天天打针、抽血而感到情绪失落,王培涓耐心开导,让他不要一味压抑自己的情绪,同时让他明白病毒非常容易传染,爱妈妈就要保护妈妈。该患儿渐渐理解,并配合她完成作业治疗。“你的画漂亮极了,你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她的鼓励让患儿也兴奋地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疫情下的特殊群体-----儿童患者的心理相对于成人更加脆弱,更需要关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予以疏导,不仅对病情会有不良影响,还可能会对他们今后成长带来一些心理阴影。王培涓用爱心、耐心、责任心给小患者开出了不一样的处方,为他们撑起身心健康保护伞。(相关内容被云上黄石、南通发布、南通日报报道)


王培涓为患儿进行心理干预

       走进黄石电台做科普
       3月3日,江苏支援湖北黄石医疗队队员,南通四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戴伟华走进黄石市广播电台,针对“新冠肺炎”后大众心理调适做了一场直播专题。他还走进黄石电视台等媒体进行防疫心理科普宣传;开通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接受患者、医护人员咨询;走进各医院病房为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并制定心理危机干预计划等。(相关内容被健康报网报道)

戴伟华主任走进黄石电台,为社会公众进行疫心理科普宣传
       一次特殊的心理治疗
       3月12日,在黄石市下陆区一集中隔离点,南通四院医务科副科长、精神科主治医师王培涓站在楼下,与站在三楼阳台的隔离人员李女士(化名)隔空对话,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心理治疗,为后续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日,王培涓到隔离点了解隔离人员的心理状态。在得知李女士因住院期间最后一次核酸检测迟迟不能转阴,导致其住院时间延长,在出院后到达隔离点以来,害怕核酸检测不能转阴而焦虑、失眠后,王培涓当即拨打了李女士的电话,表示可以进隔离点与她面谈。但李女士表示不希望心理医生冒着风险进入隔离病房,说可以通过电话沟通。 
       王培涓站在一楼空地,李女士站在三楼阳台,在电话中,李女士情绪十分不稳定,边说边哭泣。王培涓认真听完她的讲述,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让她感受到共情和理解,建立彼此间的信任,随后教会她正念呼吸法,帮助她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还在楼下亲自示范如何通过简单的运动来减压。经过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李女士的心情渐渐平复,表示感觉轻松多了。在返程的路上,王培涓收到了李女士的感谢短信。(相关内容被江海晚报、南通发布报道)

3月12日,王培涓为隔离人员进行“隔空”心理治疗
       到黄石十余天,瘦了6斤多,
       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对她笑了
       3月13日,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里一位患者给了江苏医疗队队员、南通四院护师陈敏敏一个微笑,令她无限感动。虽然到黄石只有十余天,但瘦了6斤多的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苦和累都在患者那发自内心的感恩的微笑中烟消云散。
       患者王某今年70多岁,因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黄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患者气管切开痰液较多,无法自己排出,陈敏敏只能定时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帮患者吸痰。患者不舒服的面部表情和烦躁不安的样子无时无刻不触动着她。于是不管多忙,她每天都会坚持相隔2小时甚至更短时间为患者翻身、拍背,帮助患者减少局部组织压力,预防压疮的发生,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拍打10多分钟下来,防护服里的她早已汗流浃背。
       在她的精心护理和鼓励下,患者逐渐好转,能够独自在床上完成简单的肢体锻炼,并投以她感恩的微笑。(相关内容被交汇点新闻、南通发布、江海晚报、中国江苏网报道)

陈敏敏护理感染新冠肺炎感染的王某
       牵线搭桥 跨省合作
       更好守护两地人民身心健康
       3月24日,经过南通四院医务科副科长王培涓在黄石支援期间的牵线搭桥,南通四院与黄石市精神卫生中心通过网络,远程签订友好医院战略协议,为两地人民的身心健康立下汗马功劳。
       心理救援工作比医疗救治工作有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作为两地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领头羊”,两家医院任重道远。共建友好医院后,双方继续在心理救援工作方面展开合作,为此次被疫情影响的黄石市民筑牢心理防线。待到疫情过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交流,对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学术科研、业务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合作的具体事项再深入,在各具特色的地方互相借鉴,拓展发展思路,更好地满足两地人民高层次的身心健康需求。(相关内容被健康报、江海晚报、南通新闻、南通发布、交汇点新闻、南通日报报道)


南通四院与黄石市精神卫生中心远程签订友好医院战略协议
       你们回家了,我们放心了
       4月3日,全体四院干部职工难掩心中激动的心情,欢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志平、主管护师张平、护师陈敏敏圆满完成驰援黄石重任,结束14天集中休整,先期平安凯旋。市委、市政府及市卫健委相关领导出席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返通欢迎仪式。
       葛建新院长、王静书记在等候的人群中,朝着你们走过来的方向翘首以待。看到你们平安回来,领导们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全院职工的心也彻底放下,你们回家了,我们放心了。
       被鲜花簇拥的你们精神抖擞、笑容灿烂,和赶来接你们回家的亲人、同事深情拥抱,互叙衷肠。王志平俩儿子带来一本画册献给爸爸,里面画满了对爸爸的思念,一家四口旁若无人地相拥在一起,“回来了,我心里就踏实了!”王志平爱人激动地说。张平家阵容最强,一家三代都来了,两个女儿围着妈妈问这问那。陈敏敏夫妻俩似是“小别胜新婚”,小两口时不时地耳语着,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甜蜜的笑容,最后爱人从车里拿出了40朵玫瑰(分别40天,一天一朵),给了陈敏敏一个大大的惊喜,也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我院麻醉科副主任周育南、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桂云既作为家属又作为同事出现在欢迎仪式上。周主任作为家属代表发言,同时也作为同事代表来迎接回家的你们。周主任的爱人是市中医院返通队员,疫情发生后,夫妻俩都写下请战书,没能如愿上一线的他立足岗位、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嘱咐爱人在黄石照顾好身体,做好防护,让她不要有后顾之忧,全力抗“疫”。
       距离你们千里驰援的时间坐标是2月24日凌晨,在40个日日夜夜里,你们和时间赛跑,与疫情鏖战,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王志平,你是我院医护小分队的主心骨,在黄石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愣是练就了14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硬功”;白班,夜班,加强班三班倒使你的人生有了第一次因为失眠不得不服药的经历。然而在你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患者的生命才会让你更挂心。
       陈敏敏,第一天上班就被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憋得透不过气,一阵恶心袭来,居然有本事将已经涌到嘴边的呕吐物又硬生生地吞了下去,此番举动重复了四次之多,竟是因为心疼一套防护服。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去了黄石8天就瘦了6斤。听闻此消息,我们好生心疼,可你却说,看到护理的患者发自内心的感恩而露出了微笑,所有的苦和累都是浮云。
       张平,你护理的第一位患者是70多岁的张大爷,“我不吃,拿走。”“爷爷,你要听话,多少吃点,这样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才会快点好起来啊。”这是凌晨1:00你和张大爷之间的对话,老人因为感染新冠肺炎,心情烦躁,不配合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却不想在你的耐心劝导下打开了心扉。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困难地猫着腰,耐心地喂下一口又一口,半小时内居然喂进了一小碗米粥和一只鸡蛋,殊不知时间久了,腰却直不起来了。
       休整期尚未结束的还有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医师戴伟华、医务科副科长、精神科主治医师王培涓。你们在黄石为一线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社区在家隔离居民的心理干预付出了许多智慧和汗水。幸而有你们,南通四院与黄石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通过视频签约结为友好医院,为我院跨省院际合作掀开了新的一页,从此两家医院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切实为造福黄石和南通两地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归来,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再经过短暂休整,你们将重返各自岗位迎接新挑战。“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美好的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作风,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奋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谱写华美篇章。


院领导迎接我院支援湖北黄石医疗队成员回家
 
       供稿: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