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党旗飘扬聚能量 全力战“疫”显担当

2020-05-2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党旗飘扬聚能量   全力战“疫”显担当
——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抗疫事迹纪实

       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进而席卷全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投入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疫”,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委带领全院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方针部署,坚定必胜信念,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忠诚担当诠释初心,以责任实干彰显使命。
       疫情就是“动员令”  战“疫”面前,我们先上!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发生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身先士卒,勇打头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第一时间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
       早在1月21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院迅速反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及疫情研判组,院领导班子成员挑大梁、担重任,全院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迅速建立三级预检分诊制度、应急预案、感控防控制度、培训制度,协调、筹备防控物资和调配人员,第一时间确立以感染症科团队作为防控的第一线、24小时轮值坚守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制度……每关键节点都有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每个危难险重任务面前,都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声音铿锵而出,站排头、打头阵、扛重担、打硬仗,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新春伊始,组建援武汉医疗队的消息传来,“请战书”“请战电话”“请战微信”如潮水般涌来。这其中,大量请战书亦出自共产党员之手……
       不论是千里驰援武汉的冲锋“抗疫一线”医疗队,还是坚守“后方战场”、守护家乡百姓健康的“大部队”,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徽熠熠生光。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处处都是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身影,到处闪耀着白求恩精神和红色革命精神的光辉。
       疫情就是“集结号”214人、 2000余万元物资飞驰武汉
       “不辱使命,敢打必胜!请党和人民放心!”铿锵有力的出征誓言一次次响彻吉大一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以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第一时间落实国家及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吉林大学要求,精心组建医疗队,各科室积极响应,党员干部踊跃报名,一支支闪耀红色光芒的白色战队迅速组建,飞速奔往武汉。

       据统计,在1月26日至2月21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该院先后派出7批共计214人,5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车及价值2000余万元的医疗设备、药品等援助物资,驰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武汉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江汉方舱医院。
       国有难,召能战,战必胜。援武汉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极强的临床功底和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在一次次战疫斗争中跑赢死神,战胜病毒。
       2月7日,副院长吕国悦带领130人的援武汉医疗队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疗区。8小时完成重症患者收治工作、48小时组建一线ICU,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彰显了一院人的担当与奉献。2月1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2月18日的央视新闻联播、3月1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三次关注并播报了医疗队的工作情况。
       为更好更快地战胜疫情,吉大一院率先开展了远程多学科会诊;为更好地救治患者,医疗队组建时,根据武汉前线患者病情需要,精心挑选心脏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心理科等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增援武汉,以最快速度开展ECMO、床旁血滤、有创呼吸机等技术和设备的开展和使用,加强救治力量,全力保障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
       党员组成“先锋队”堡垒旗帜  凝聚磅礴力量
       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吉大一院各级党组织有如一座座堡垒,冲锋在前的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堡垒无言,旗帜无声,但却能凝聚强大力量,鼓舞磅礴斗志。
       疫情发生以来,全院党员干部奋勇争先,从院领导班子成员到科主任护士长,从中层干部到普通员工,从医护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站在第一线。
       参战的党员中有参与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的资深专家,有出发时还有两周就退休的后勤保障工人,有孩子只有6个月还没断奶的妈妈,有不能给老人尽孝的女婿,有推迟婚约剃成光头的准新娘;
       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的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吉大一院副院长吕国悦不仅要为医疗救治工作掌舵,同时还要全方位统筹医疗队员的工作和生活,面对繁重且压力巨大的援助工作,他的表态是“作为党员,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冲锋在前是责任。疫情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舟共济,敢打必胜”;
       作为第四批援武汉医疗队队长、吉大一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头羊”亓玉伟,带领32名被称为“钢铁战士”的“男子军团”,组成“平头野战军”,全力支援江汉方舱医院确诊新冠病毒肺炎轻症病例医疗服务工作……
       疾风知劲草,危难显担当。该院派出的214名医护人员中有59名党员,先后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在艰苦卓绝的战疫中,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以担当作为给党旗增辉添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共产党员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鼓舞了一个个非党员“战士”。战疫“火线”上有114人提交入党申请书,3名入党积极分子提交思想汇报,有16名同志前前线入党。
       后方也是“大战场”恪尽职守,保卫人民健康
       武汉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主战场”上,214名吉大一院人冲锋在前、无所畏惧;长春吉大一院“防控后方”大战场上,全院留守医务人员细防严守、认真工作。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后方战场上他们也是殚精竭虑、全力付出。
       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该院以感染科为主,呼吸科、肝胆胰内科、小儿呼吸科为第二梯队的前方防控队伍,昼夜不息,严守一线,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热门诊作为本次疫情防控工作的“主战场”,每天都要接诊数百人次。询问接触史、监测体温、采血、留观患者照护……战斗中,医护人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遗漏。为避免感染、节约医用资源,每位穿上防护服的医护人员都尽量不喝水、不吃东西、不上厕所。
       在守护家乡任免生命健康的战斗中,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和故事不断涌现,一些战斗中的创新举措不时出现。
       感染科科主任和护士长两个岗位,都是“新老”并肩,一人飞赴省外一线,一人留守长春战疫。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鲍万国留守长春,疫情发生后他就“驻扎”在医院,作为经历过SARS防控工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出任“吉林省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而老主任王峰不顾多病缠身的健康状况,出任全国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督导组成员,赶赴天津参加疫情督导工作;科室现任护士长朱媛奔赴武汉前线,科室工作由55岁的原感染症科党支部书记鞠桂萍接手,吃住都在单位、每天12小时工作,这些都没“吓退”曾两入非典一线身经百战的鞠桂萍,她说:“我是一名有33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还有丰富经验,这场战斗我必须上。”
       作为2003年坚守一线、抗击非典的呼吸科专家,面对新的疫情,华树成院长废寝忘食,在做好随时奔赴武汉支援的同时,全面协调部署全院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不忘关心驰援武汉和留守医院的所有人员。1月23日,在与佟成涛书记共同发出的“新春贺词”中指出:新一年,我们要勇于担当,甘于作为,恪尽职守,尤其当前,我们正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有信心、有能力早日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2月12日,他带领医院肝胆胰内科、感染症科、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等近10个科室的主任及骨干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专家团,与武汉一线第五批医疗队,开展远程多学科会诊,解决前后方患者救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救治方案。
       另外,1月23日起,该院门诊8个预检分诊口、病房70个疗区入口全部替换为护士值岗,全方位加大筛查力度。截至目前,全院选调500余名专业护士第一时间接管预检分诊岗,累计筛查23万余人次,为医院筑起第一道严密防线。同时,为全院坚守岗位人员实行分餐管理、送餐服务,在全院100余个高危地段进行核酸检测,缓解职工焦虑。(供稿:吉林省卫健委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