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中医战士逆风行 披荆斩疫守“襄”宁

2020-05-0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中医战士逆风行 披荆斩疫守“襄”宁
——襄阳市中医医院战疫纪实

       己亥末,庚子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华大地绷紧了神经。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骤然打响。襄阳市中医医院的白衣战士不畏艰险,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以中医担当、中医力量、中医智慧勇斗疫魔。

同风雨,共抗疫
 
       医院迅速开设两个院区(本部、惠民院区)共7个病区69间病房,拓展锦江之星(人民广场店)、城市便捷酒店(襄阳火车站店)两个宾馆隔离病区,共242张床位。300多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勇敢逆行。截至4月8日,医院发热门诊接诊患者2856人次,最高一天达193人次,隔离病区共收治患者370人。中医药全程参与率100%、极早参与率100%。医院科学防控,医务人员“零感染”。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襄阳市中医医院全体员工两个月不舍昼夜的辛劳、为希望而战的竭尽全力。

请战书
       【集结,紧锣密鼓】
       党建引领,迅速部署,“中医担当”勇作为
       时已深冬,新岁在即。
       空旷街头,一阵阵揪心的警报声刺破夜空,往返的120救护车在转运患者中摆渡生命;登记、采血、咽拭子检查、静脉穿刺、分流,发热门诊里,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滴答作响,全副武装的战士们步履匆匆,时刻准备着与死神抢人……
       市委书记李乐成第一时间视察指导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医院党委书记曾小平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旭周密部署,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各级党组织的部署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扛起政治责任,坚定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全体员工与疫魔抢时间、争速度。一场艰苦卓绝的战疫集结号吹响。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大家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襄阳市中医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冒雪启程
       医院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专题会议,成立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按照国家、省、市防控工作要求,制定了《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实施方案》;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要求,关口前移,迅速展开救治;改造隔离病区,开展应急演练;配药、核对、投料,连夜加班加点生产预防方;绘制隔离病区路线图,设置住院患者缓冲区……
       “守护人民安康,争当中医药抗疫卫士”,300多份请战书火热赤诚。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凝聚起抗疫的红色力量;一句句铮铮誓言,体现了战胜疫情的决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疫”无反顾、冲锋在前的党员。
       作为第一批请战的医务人员,熊涛、陈思、钟小雪等党员率先冲进了最危险的战场—发热门诊、隔离病区、市传染病医院。
       随着战况的不断升级,收治病人逐渐增多,医院各隔离病区加紧改造,党员战疫的身影随处可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月23日,医院惠民院区隔离病房火速改造完成,紧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1月31日,医院本部至善楼改造完成,24小时内收治病人,同事们惊叹,“这是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的速度”;
       2月5日,锦江之星宾馆隔离病房开辟,当天10余名患者入住;
       2月12日,城市便捷酒店隔离病房投入,当天夜里11点,收治35名患者……
       医院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患者的“分类治疗”,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观察者在酒店隔离病房治疗;轻症患者收治在惠民院区隔离病房;老人、小孩、基础疾病多、危重患者在医院本部至善楼治疗。
       襄阳战疫的日日夜夜,武汉疫情牵动人心。2月15日,医院组建13人援汉医疗队,冒雪启程,奔赴300多公里外的战场。向汉逆行,尽管困难重重,从始至终,医疗队无人退缩,无畏前行。
       疫情胶着时期,宁夏4名医疗队员、辽宁援襄医疗队20人先后顶着冰霜雨雪,千里驰援,带来医疗技术、捐赠防疫物资、联合远程会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与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襄阳市中医医院惠民院区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激战,重拳出击】
       一人一方,辨证施治,“中医力量”显身手
       望闻问切,五运六气;古方汤药,导引按跷;艾灸针剂,药浴推拿……中国医学,是一代代医者在与疾病的不懈斗争与探索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疟疾、麻疹、水痘、乙型脑炎、出血热、SARS……抗疫战场上,中医药从未缺席。如今,面对新冠肺炎,古老的中医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市中医医院防控医疗救治专家组(下称专家组)一致认为,新冠肺炎属“邪气”,在防治上须注重“扶正与祛邪”,打出了一套“控、防、救、治”的组合拳。
       专家组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秉着重症轻症两手抓的原则,为轻中症、重症、危重症患者制订了立体化、标准化、及时化的诊疗方案。
       中医中药预防为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湖北省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襄阳地区“早期寒湿为主,迅速转变为湿热毒邪”的病例特点,先后研发新冠肺炎I号方用于一般人群的防治、II号方用于全市所有隔离点密切接触者的防治。截至目前,新冠肺炎预防方在全市范围内已使用8万余瓶,帮助群众减少感染新冠肺炎风险,达到了“群防群控”的理想效果,有效抑制了疫情蔓延。
       中医诊疗全程精准。专家组多渠道收集新冠肺炎的诊疗报道,查阅文献古籍,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四诊资料,确定了适合襄阳地区的中医诊疗方案,让住院患者全程、及早、精准、有效接受规范的中医诊疗。早期清瘟败毒,兼以扶正;中期扶正固本,兼以祛邪;后期养阴益气,匡复正气。在此基础上,制定中药协定方,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体质,按照中药协定方增减药物剂量。
       重症患者一人一方。对危重症患者在扶正的同时,通过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坚持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祛瘀通络等治疗原则,减少了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降低病亡率。截至目前,市中医医院无一由轻症患者转化为重症,无一例危重症患者死亡。 
       中医外治实力抗疫。除了中药内服方法外,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中药熏蒸等“中医外治”法也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大展身手。耳穴贴压通过按压的方式刺激穴位以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穴位贴敷帮助患者祛瘀平喘,缓解患者干咳、胸闷、气短患者症状;中药熏蒸一方面以芳香避秽,减少病毒传播的几率,另一方面起到健脾化湿作用,有助康复。秉承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原则,疫情期间,医院组织医护人员录制了新冠肺炎防治操、耳穴保健操、八段锦的教学视频,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就能轻松学习预防方法,提高免疫力。
       线下,中医中药内服外治,多管齐下;线上,市中医医院跑出了抗疫加速度。
       2月1日,开通新冠肺炎防治咨询和心理咨询专线。
       2月3日,开通新冠肺炎防治手机在线咨询平台。
       针对患者和普通市民出现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医院成立心理援助小组,全院80余名中医师和心理咨询师加入其中,开展线上心理咨询。
       截止到目前,医院共接受心理咨询电话及QQ解答600余人次;接受防治新冠肺炎咨询电话及QQ解答700余人次,手机在线咨询平台服务800余人。

襄阳市中医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阳国彬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
       【决胜,并肩坚守】
       大医精诚,不负韶华,“杏林春暖”驱疾疫
       阳春三月,芳草萋萋,汉江之畔迎来了春暖花开,古城襄阳渐渐恢复元气。
       在抗疫大考中,全院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交出了一份凝聚着“中医智慧”的合格答卷。
       3月1日,城市便捷酒店隔离病房清零。
       3月6日,锦江之星隔离病房清零。
       3月11日,医院至善楼隔离病区关闭……
       陆续“清零”的背后,是市中医医院的“白衣战士”们60多天的拼尽全力。
       发热门诊是阻击防线的前哨,急诊部护士长杨红梅固守在这第一道防线上,直到奋战十多个日夜后,才将手中的接力棒交给了前来支援的医院普泌外科护士长周海莺。周海莺率领护理团队开启了“三人一组、两班倒”的连续作战模式,最忙时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回到酒店已是近天明。
       由于发热患者的特殊性,急诊120发热专班一次出车只能转送一名患者,每次转运后都进行全面消杀,避免交叉感染,最多的时候一天重复50多次,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多钟。
       临危受命的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吴哲带领医疗团队经过细致研究,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预防ll号,持续为群众提供了预防新冠肺炎的“生命力”,对阻止疫情的传播打下了强有力的中医“重拳”。
       ICU,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重症医学科主任卓道勤创新应用有创呼吸机为患者进行无创机械通气,减轻了患者气管插管的痛苦。得益于此法,医院所有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没有一例气管插管。
       张敏、李高丽、程芳娇三人作为鼻咽拭子采样人员,奋战在最危险的岗位上。每天连轴转式地工作10小时左右,持续工作63天。
       从隔离病房成立以来,主管惠民院区的副院长张政以院为家,坚持不下火线的他,因过度劳累导致胰腺发炎,即使挂着吊瓶也不离开岗位。
       ……

辽宁援助襄阳市中医医院医疗队凯旋
       白衣执甲,他们是病患的守护神;卸下战袍,他们是丈夫、妻子、母亲、孩子。藏在心底的那些话,他们也想留给最牵挂的人。
       17年前,还在心内科上班的医生袁安冬在市传染病医院非典疫情一线,度过“新婚蜜月”。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已是医务处主任的袁安冬再次勇担使命。年前,他的母亲因冠心病,心脏需要安装支架,由于坚守在抗疫一线无法在母亲床前照料,他愧疚地说:“我不是个好儿子”。
       还没来得及写下请战书,脑病科医生石阳就踏上了前往市传染病医院的路途。一个多月战疫,他只能与大宝、二宝在视频中相见。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想爸爸了,而镜头前的石阳只能挤出微笑,忍住泪水。
       肺病科副主任左明晏理解了常说的“屋内为家,屋外为国”。他何曾不想陪着家人开开心心、其乐融融地过新年,但是防控疫情不容贻误,唯有舍小家才能顾大家。他牺牲自己陪伴家人的时间,投奔抗击疫情的战线上。
       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田凌云在抗“疫”一线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儿子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和她见面,年迈的父亲每天听到电话报平安后才能安心入睡……
       由于疫情防控工作中贡献突出,襄阳市中医医院党委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二党支部获湖北省委组织部通报表扬。王晓冬、吴哲、左明晏、胡晓斌等医护人员分别获全国、省级、市级通报表彰。
       一张张治愈出院患者的笑脸,成为襄阳中医人并肩作战、守望相助时光里的有力见证。
       一份使命,共度时艰铸医魂。3月21日,20名援助襄阳市中医医院的辽宁医疗队队员完成使命返辽。
       一往无悔,勇赴武汉奋韶华。3月26日,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成功治愈42名患者,凯旋回襄。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正在重新复苏的襄阳大地,春风煦煦,杨柳依依。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片宁静祥和。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必将迎来最后的胜利。正是在荆楚大地蒙难的危急时刻,襄阳市中医医院的白衣战士执甲逆行,披荆斩棘,用英勇无畏的气魄,与病毒日夜鏖战,不达胜利不罢休;用大医精诚的医者仁心,护百姓安康、山河无恙。 

       供稿人: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   康健   李丽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